2022年6月26日, 第二届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研究论坛在ylzz总站线路检测顺利举办。ylzz总站线路检测副主任徐刚,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贾文键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对ylzz总站线路检测德国工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祝愿论坛圆满成功。我司经理钟玲及德语系系主任咸佩心先后主持会议。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计80余名学者通过网络连线云端,共赴盛会。
论坛主要围绕“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研究”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伯尔基金会、德国鲁尔工业区城市规划处、同济大学、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深圳大学、德国阿莎芬堡应用科学大学的16位中德专家学者分别从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与技术教育、工业技术文化的立场与定位、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与城乡发展以及工业技术文化的教育与人才等四个方面对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主旨发言阶段,四位专家学者围绕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发表意见。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陈洪捷以“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研究方法和路径”为题引出了会议三大核心讨论问题:Warum、Was、Wie,即为什么要研究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什么是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以及如何研究德国工业技术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中国工业技术文化的发展,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热烈讨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以《科学革命与德国现代化》一书为出发点,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发展的社会历史起源,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释与说明。
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徐理勤着眼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和工业技术文化,具体剖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对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背后的内在深层文化因素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徐理勤指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双元制高等教育”根植于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工业技术文化,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体。中国在进行教育制度移植过程中要注意工业技术文化的培育,特别要注重制度层面和人的层面上的文化培育,既不能因为“文化”的隐形特点和差异性便无所作为,也不能罔顾“文化”的差异性而盲目作为。培育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与企业深度参与高等教育的工业技术文化,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
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技术与文明》一书的作者张笑宇,从工业革命时代的德国视角出发,运用“漏斗喇叭模型”概念讲解了商业化和产业化是科技成果发展的一个漏斗,指出只有通过这个漏斗的检验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同时讲解了 “三流循环”概念是指能量流、产品流、资金流,及其如何形成产业革命,强调该特征在不同的工业时代均有体现。
本届论坛由我司、ylzz总站线路检测德国工业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协办。论坛从多元视角出发,在德国工业技术文化底层逻辑、教育模式、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发展等问题上深入挖掘了德国工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有力促进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的研究及发展。
文字:胡萁兰、邓茜茜
图片:陈汪旭、曾文韬
责编:李琦琦
一校:咸佩心
二校:张龙云
审核:钟玲
排版:胡萁兰